Skip to content

2024-6-20

幸せになりたい
想要获得幸福
楽して生きていたい
想要轻松愉快的生活

我现在真的很担心我的精神状态,两天之内能做到一天想一些事想着想着就精神失眠,另一天游戏打一半就开始呼呼大睡到第二天中午。我昨天约人去KTV去点KICK BACK,一首歌四个小时唱了三遍。我真的好喜欢这个歌的癫狂感,尤其是“想要获得幸福,想要轻松愉快的生活”,这是多少人简单的追求啊。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一些在我现在看来有贩卖焦虑嫌疑的话,想必大家都听过,比如“x年级很重要”,再比如“初/高一差别不大,初/高二两极分化,初/高三天上地下”,年年都是关键,我他妈就是个键人。事实上人生的容错率高的可怕,你犯的某个当时看来得“滔天”大错误放在人生几十年的尺度上他可能渺小的不值一提,可以是周一升旗没戴红领巾,可以是某个作业没有家长签字或者没带作业,可以是一个期末考试考成屎。然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当时能让我提心吊胆一整天但我现在可能都不记得了。其实不止这些,高二高三也根本没有那么吓人,都是些普通日子,当成普通日子过也没什么问题。

肯定有人说我这种消极态度不能给孩子听啥的,其实也有道理的,但我这是逼出来的。我的大二比大部分人都要更加坎坷,我上的课是 (软院大一课∪软院大二课)-我已经学的大一课程 。我对分数类量化指标有病态追求,后来在现实的各种打压下被迫躺平认清现实:个人能力有极限。我不好评价我做过的一些判断和抉择是否正确,因为人生不能回溯或者遍历,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即使我做了一些非最优选择也仍然没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而且在不能设身处地的情况,评价以前的行为没有任何意义,这很愚蠢。

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贪心算法,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有很多抉择,选出局部最优解然后继续面对下一个问题。可惜了人生从来没有最优子结构,贪心选择不唯一的同时也不一定正确,最优解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人倾向于美化自己没有选择的道路,把它视为“最优解”,然后因为贪心解和所谓“最优解”之间的差距而遗憾痛苦。每个抉择固然重要,但是做不到最好倒也不需要责备自己什么。

生活里重要的事很多,但是不能真的把所有的事都看那么重,之所以重要可能只是因为不得不做而已,其实也只是不得不做的事很多而已。18岁以前还没有毕业,那时候分数就是生活的全部,考高中考大学就是不得不做的事,这种东西我向来是来者不拒。那会我真的很极端,这和我的家人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我自己很极端。我印象中从没有被父母逼迫着必须考多少分拿多少名什么的,只是我自己总和自己过不去。这个和我以前非常自负有关系,我以前的文里提及过这个事,我会倾向于认为“我付出到这个程度,比我惰怠的人就不配超过我”,导致我每次考完试都是悲多乐少。后来毕业了上了大学,每个学期真的都是独自生活,不得不做的事情就变多了,分身乏术的同时面临的抉择也与日俱增。现实给我上了一课,慢慢的从万事追求极致到现在的波澜不惊,我更像一个大人了。

我虽然不会因为曾经难过的事情难过了,但好像也不会为曾经欣喜的事情欣喜了。我小时候讨厌成年人的冷漠,却最后成为了冷漠的成年人,原来人真的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看来复杂的人性和人生看来仍然需要我亲自去体验,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虽然已经早就过了象征着成年的18岁,但我仍然觉得我经验甚少没有见识没有阅历,只要踏出舒适区一步就能发现自己的渺小的简直不值一提。

我第一次对活在当下有了真真正正的理解,我没法把所有事都做好,但是无论每个大事小事都尽力去做;即便如此也绝不随波逐流,永远保持独立思考做自己的决定。不知道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能不能让自己避免变成曾经那样的结果论者。整个世界都都在灌输唯结果论,因为他们看到的是结果,但是你却要经历每一个过程,结果只是一个瞬间,一个被过程引发的瞬间,一个形成了就无法更改的瞬间,仅此而已。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非常晚,看来早晨又要起不来了。不过没事,这很值得,错过灵感再写就很生硬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好梦。

--2024.6.19 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