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LancelotShire的3篇故事
LOSER篇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对昏昏沉沉的夜深厌其烦;现在为了取胜只能不停努力,希望有一天也能露出畅快的表情。
如果说下一篇的Lemon还有可能是柠檬水的话,那这篇的LOSER就是真LOSER了。以前上高中时在欢呼声中呆久了,刚上大学觉得特别受打击,后来发现我也只不过是做题家,而且小地方的做题家都比不过江浙沪来的,人家有能力还绩点高奖学金拿到手软,到头来发现我是铁fw。可能我还有什么神奇的潜能没被开发出来,你也可以当上边是说着玩的,但是就本科阶段我确实很失败。因为觉得这样过来的四年过于平庸,随着年龄增加学习定力也大不如从前了。
既然技不如人,那么现在就得出发了。这学期有种开学即期末的感觉,我背着书只去了一次图书馆就有种如临大敌的感觉,碰到有签到的课还得去坐一节课,在课上干点杂活或者是惬意的玩两个小时手机,在接下来临近下课的点名中骄傲的大声喊个“到”,向全班宣告我的到来,我没有逃课。面对突增的移动互联网开发课程设计和后来的学期内项目实训,花了好几天时间排开这些任务让他们尽可能的不耽误我的考研复习大业,和队友定好时间去咖啡厅开会,商讨整个项目的结构和xxx的设计。事后由在开题答辩上作为队长一通胡言乱语,然后就是在每周开始时简单计划一下这周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开始要么写代码要么微积分。我给自己设置的计划比较弹性,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或者说每天都可以是休息日,遇到了下午有什么事或者遇上谁约饭,就停一个下午,无论如何把这周的工作做完就好了嘛。
碰上写代码反复调试和题目写不出的时候还是会和高中那会一样,真正意义“废寝忘食”。废寝在宿舍里有点难(不过我在家写课设能写到2~3点,没错是凌晨),虽然我多年以来的习惯确实让我在晚上干起活来更有劲,但是总不能大晚上开着灯影响室友睡觉吧QAQ。不过忘食那是常有的事,曾因为调试为移动互联网开发课程准备的音乐播放器APP而27个小时不进食(虽然事后去吃了可以加饭的羊排饭并当场一个人吃三盘),就生物学角度这么做确实不太好,不过我真的不愿意浪费有时难得的好状态。
怀抱着巨大的自我意识在漫长的岁月中消磨殆尽,成为了被人吃剩下的酸葡萄。
还记得高二的时候,下学期那年暑假,我鬼使神差(从现在看来)竟然去了一个假期的省图书馆,在那一假期不但把作业全都写完了还给自己买的练习册写了。当时我第一次对“充实”这两个字有这么深的理解,真正充实的假期就会很舒服很难忘。后来上了开学刚上高三直接来了一波热血漫画屌丝逆袭、年级吊车尾(其实也没那么菜啦)成为班级第二、一怒之下年级排名提升一百多。确实是让我爽了一次,后来就想打开了个魔盒,对这种考前几的感觉一下子上了瘾,一直持续到高三毕业都一直维持住了,然后咱就不提高考有点小翻车了把哈哈哈哈。如果说那时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的话,我对自己的定位一定是非常高的,认为自己就应该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王道征途。事实果真如此么?
上了大学以后第一次考期末,结果我发现我踏马复习了半个学期,看网课刷各种题竟然还是败给了一些大学里面的真高手,看来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应该继续无敌下去。当时心理上还是有不小的落差,但是当时想的没有那么透彻,我还在想一定是自己还付出的不够多,后来的高数二和线性代数我用一种更极端的复习节奏疯狂的学(也就是我常说的早8晚11,这个作息我自己现在都受不了了),确实在下学期的绩点要高了不少(也是怕自己被退货)。当时的假期听闻自己曾经的室友组队打比赛进实验室什么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我的问题,还是觉得自己拿下这么高的成绩已经很厉害了,至少我碾压了土建学院近90%的人。
转走以后的第一个学期一如既往,虽然课比普通人多了很多却仍然是火力全开绩点拉满并超过了4,但是后来的第二学期故事发生转折。第二学期我也依旧是尽力复习去图书馆早起晚睡的背书刷题,但是在考最优化的时候确实是碰到了一连串的钉子,完全不知道怎么写,莫名其妙的拿了个70分,在其后的操作系统考试中又拿了个76。这两场考试可谓是对我影响深远,因为在这两个考试之前我一直认为就算我再差我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做题方面一直是有优势的,而且我很强,能超越至少2/3的人,但是这次过后我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回首一看,自己没有打过比赛没有科研经历,本就是一个素人却一夜之间失去了最引以为豪的东西。过去大到膨胀的自我意识在后来的日子中不断消磨,我从当年所认知的“超出平常人,最差也是有平均水平”一下子就变成了“落后于常人,纯纯的飞舞”,自信直接归零,变得畏手畏脚什么都不敢碰了,就好像真的被世人所唾弃变成了没人要的酸葡萄。那是第一次让我感觉天塌了。
忽然间情绪激昂,唰的一下又能消失不见,如此轮回着。
这应该是精神世界完全崩塌的一次,但是我并不觉得像曾经自己高中那样的痛苦,反而是反应小的不像我。我考完去二楼超市买了盒哈密瓜,放在寝室并没吃,而是跑到走廊尽头打了个电话,电话中和谁说什么我都忘了,但是那次差点哭了,我第一次意识到保研与评奖评优原来离我这么遥远,原来把自己看的太好了。回到寝室后没有说话也没有上床,就这样在下边的椅子坐着冷静到上下一节课。当天我本想写一篇博客,但是又觉得自己的思想目前有些过激,于是就等,等了一天多我在吃过晚餐后终于写下了那篇博客。这就是我后来迷之状态的开始。
我第一次写LOSER这个歌的翻译时,因为以前不懂日语都是直接看的翻译,直到我自己写翻译的时候我才看懂这几句是在说什么,就是在说作为失败者自己的情绪飘忽不定陷入轮回,前一秒能情绪激昂,下一秒就唰的消失不见,回想起自己孤单的抱膝而坐,长长的刘海遮眼睛的颓唐心态(你猜我故意把偏分刘海往眼睛上盖是不是在复刻这个歌的场景)。这就是我在那件事后来的状态,举个例子:展开一本考研资料时看到无数学长们上岸备受鼓舞情绪激昂的开始今天的内容,而在自己碰到了难题时又不由自主的想起来曾经也这样的努力过却只换来70分,也曾在高考大场面下对着最后一道数学大题干瞪眼,一种不自信和质疑油然而生,我旋即开始质疑自己真的考得上么,这真的是我的出路么;如此的反复,陷入轮回,就像歌里唱的一样。类似的场景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时刻都会因为这个那个而陷入思维的死循环。没人能预测每天我推开门的一瞬间在想什么,我自己也不能,我控制不住情绪,只得任由其奔走。但是在我实在被困其中无法脱身之时,还有终极解决方案:酒。我酒量不好,一喝就醉,轻则打呼噜,重则直接昏死,然后又众所周知床能重置生命值,所以大睡一觉以后第二天大概率都会好很多,就是我的游戏没人打了……断签了怪可惜的。除了极少数情况下第二天早上会由于种种原因延续第一天的状态,这个方法都是极其有效的,李白点了个赞。
大学生嘛,困了累了直接睡肯定没问题。
无论身处何处都没关系,只是想去往远方罢了,仅此而已。
如果有人想问我既然这么不情愿,那么我到底想干什么。我想干的事其实不够具体,就是想去往更远的地方。
他可以是真正的物理意义上的远方,比如去个以前没去过的地方旅游;亦或是自我实现类的让我在人生抽象意义上的路上走的更远,就比如做过些从没做过但是想做的事:出一次cosplay(这个由于我身体原因短期内无法实现了)、学到一个xxx技能之类的。这都会让人很有满足感,但是满足感也不能当大米吃,也不能当成钱花;既然行走于世,就必须有个立身的本事,为了找到这份将来的工作,最后选择了考研。人生本来就得虚度些光阴搞些扯淡的东西证明你也曾经来过你也曾体验过;需要为了生存而不停的东奔西走为五斗米折腰;还需要一些你喜欢的能体现你价值的完成自己的自我实现。无论是谁都逃不出这三样,有可能三者所花的时间比例有所不同而已。(万能的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就是好用啊)对于曾经中学时代不谙世事的我可能生存的那部分和我也没什么关系,但是步入成年走向独立时这就不得不考虑进去了。失去了大部分时间不得不用来去追求接下来的生存之法,这对过去的我有些过于残酷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的意识到这些,从痛苦到现在的愤慨,相信也总有一天会从愤慨到平静,从平静到接受吧。
过于理想主义的人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太好存活下去(参考我很喜欢的陶渊明),但是在被现实的荆棘束缚至麻木之前,不要忘记那些曾追寻过向往过远方的日子与初心,万一就有一天梦想成真了呢。
失败者也期盼着“终有一日……”,希望着得偿所愿。
我或许某种意义上真的是个失败者,不过那又能如何呢,“总归会变成这样的话,虚张声势一下也无伤大雅吧”。没有多少时间留给我去怀念过去那些执着于人生目标的日子了,把眼泪留给更遥远的那些日子吧。一边为了自己那模糊的未来奔走的同时,一边希望着将来有一天会“得偿所愿”。无论如何,既然我在这人间的日子还没有结束,就不能停下脚步;偶尔的驻足也是可以的,也总有一天会找到方向,直视未来。
直至天明,跌跌撞撞前进吧;如果听得到的话,就大喊着前进吧。
Lemon篇
如果这是场梦,该有多好。
这几天听了几首邓紫棋的歌,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兴隆山的日子。当时兴隆山浴室有很多人在浴室洗澡的时候会放歌,放的最多的就是邓紫棋和周杰伦。我以前听邓紫棋的歌不多(在很久以前歌单就以JPop和纯音乐为主了),所以邓紫棋的歌在我印象中和兴隆山的日子深度绑定。掐指一算,自从2023年5月12日转专业被录取,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两年了;而我也迎来了大学生涯中的第三个生日。
过去的日子也并没有多好,只不过是有些厌倦现在的日子了。我讨厌谈论那些太遥远的事情,无论是很遥远的过去还是很遥远的未来。谈论遥远的过去思维会不受控制的成为暴走的列车;讨论自己不清晰的未来会突然生出一股莫名的空虚感,我其实也不知道接下来我想干什么、我该干什么。但事到如今已经要到了毕业工作亦或是考研升学的年龄,就好像我周围的人都在一夜之间(当然我知道这不可能是一夜之间的决定)做出了未来该去往何处的种种决定,现在我和他们一样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可我的手中并没有能为我指明方向的罗盘。
就好像是取回遗忘的物品一样,擦去那些旧日回忆的尘埃。
提及到我的过去?其实仔细想想我在兴隆山那些日子,也并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事。那一年是很平淡的一年,我也效仿很多人参加了一次学生会,去参加了学生在线,虽然后来因为转专业离开兴隆山无法留任。后来就主动退出这些组织成了散人,从此不再属于任何组织。我后来在生活中逐渐的发现,我最佳的状态实际上是脱离各种关系,各种约束,向往灵魂自由,成为散人才是我真正的归宿,我也不再愿意结交那些没什么必要认识的人,导致我大学认识的人奇少无比,甚至看上去有点孤僻,正如你所见。我希望成为人群中透明的存在,所以我希望在几百年后最好也没人知道这篇博客是谁写的。我有时在想这算是一种社恐么,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区别的。但看到各种故友与曾经的同学各种各样的成就,成为实验室的成员,亦或是留任社团学生会成为部长或是主席,还时不时对神经兮兮的自己在社交方面有些失望,我可能真的天生没这种天赋。
在兴隆山的日子很简单,很朴素,就像高中三年的延续一样。无非就是水课划水(但是那时候的高数线代大物我都会认真听),回去打游戏,然后盼周末约人出去玩,弄些我喜欢的东西。那些时候我并没有想过毕业以后要干什么,只是知道为了转专业不能被退货所以得拼命的刷绩点,也拿到了大学生涯的第一个满分课和二等奖学金。当时只觉得是来日方长,接下来总会有种种机会逆天改命,所以我根本不需要担心。我一直在寻找那些目标明确、心中也纯粹宁静的日子,殊不知那些日子早就过去了,那些日子就是大一的日子,在兴隆山的日子。
有些美好确实一去不返。
不会再有那样的日子了。无数人曾告诉过我,考上大学就会轻松很多,当时大一不知不觉中怀抱着对转去软件学院的种种期盼让这些日子在以一种我难以察觉的方式,从指尖,从床边,偷偷的溜走了。我也曾期待那些日子赶快结束,但是事到如今,我后悔了,后悔没珍惜那些快乐轻松的日子。但好在曾经有过,不论我主观上在意与否,客观上都真真切切的存在过。后来的故事应该才是认识我的大家所熟知的,我得偿所愿,在大二成为了软件学院的学生。虽说转过来初期的时候还要补不少差课,大二专业课和差课一起向我袭来也没让我对这枯燥的生活失去兴趣,纵使课比大家多了一些,学分也是顶着35选的,但是在星穹铁道更新的时候,我还是会端着平板在下午四点钟趴在床上一口气花上几个小时把新的剧情全部打完。即便那时压力比大一大了不少,我也仍然没有想过自己能力不够无法胜任这一切,而是寻找各种闲暇时间,和我的朋友一起打游戏,一起吃疯狂星期四,一起去看诺兰的新作《奥本海默》,慢慢品味济南的秋天与冬天。
转过年进入2024年的春天,这一年我能感受到就业、升学那些看似遥远的事在走向我,但大学生活尚未过半,貌似也无需担心那些事情。偶尔有人提及我未来的去向时,我会语塞,陷入一阵迷茫,但眼下还有各种课、各种作业,当投入进去时就会忘记这些那些的。我在24年五一时主动向好友提出一起去淄博旅游的邀请,有些日子确实很难过,但是一想到只要等到假期、等到周末就有机会约自己的好友一起出去玩,这些麻烦的事就好像可以忍受了。五一的旅行结束后在6月的时候我的一个突发奇想:带着自己的两个朋友一起跑去参加b站线下活动,让接下来枯燥的考试周变得激情喷涌,无论自己什么状态想到接下来的上海之行都会让自己精神倍增,一扫往日的疲态。当然,暑假回到家里后和伙伴一起打游戏,想到旧日那些快乐时刻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信心。下半年开学以后又和好友去了一次青岛,见证了历史课本上那个“五月的风”雕塑跃然眼前,也喝到了著名的青岛啤酒、吃到了我到现在都还想再吃一次的戳子肉。当大三上学期的日子走到尽头,我知道这些日子终将一去不返,这时再谈及未来的去向的时候,我看了看自己空空如也的履历,高不成低不就的绩点,我知道我也别无选择了,只能去考研了,心有不甘的同时顿感我失去了对生活的一切掌控,现在外界逼着我怎么走,我就只能怎么走了。
我深深的明白,一定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受伤的了。
这学期开学,我就如同被抽走了一部分灵魂一般,从曾经的热爱生活、张弛有度变成了现在的不思进取。我和大家一样买了厚厚的考研资料,也如同大一一样打开书本,相似的内容的书、相似的时节、但旧日的我已不再。我可以回到过去熟悉的场景中去、可以再模仿当年做类似的事,但那里已经没有有人了,没有那个比现在的我更像我的我。或许让过去的我过来,都要比现在现在的我更适合学习这些。
大一以后,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时光。
曾经的那些是我自己的选择。不论是当时转入软院的热切期盼,还是大一末期为了成绩达标而晚睡早起,亦或是大二补差课与准备考试时的种种压力,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想变得更好,我想弥补过去高考后那些日子的遗憾,我想完成一次自我实现,我想在人生洪流前也能坚定的做出一次自己的选择。我不知道不做这些我会不会真的让我变得更好,但起码比不做要更好。但这次不太一样。
这次是环境之下我不得不做的决定。我对做研究、进实验室并没有太多兴趣,如果可能在将来我也希望自己继续做一个逍遥的散人,所以如果无需考虑今后的情况下我不会去考研。我没打过什么比赛,也没在本科期间进过什么实验室,和沉默的大多数人一样度过了碌碌无为的三年。我太过平庸,如果放任自己就这样的毕业,那就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去哪里了。为了将来的就业,我不得不踏上考验的征程,成为曾经自己在图书馆看到的那些“考研哥”中的一个。听了很多很多的大道理,我也仍然没过好自己的人生。
昨日的悲伤也好,过去的痛苦也罢。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只顾风雨兼程。
大一以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时光。
虽然这学期的这些日子有种说不出的难受。除去作业、实验、学期项目、课程设计和每天看书这些常规任务,面对我自己每天都在变化的心态和精神也让我疲惫不堪。上了大学这么久我早已经习惯学期内这些常规的工作,但是从大一到现在感觉自己每一天的心态都在发生些微妙的变化,我并不是一天就变成了现在这幅摆烂的样子。我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在我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也要坚持手底下的工作,然后坚持到晚上躺在床上睡一觉清空今天的负面状态。明天呢?我不知道,明天也得等到了再说,tomorrow is always an other day。
或许我现在所有的日子本就是一种体验,只是在走向下一个节点前必须经历那么一段故事罢了。或许命运中可能早已标记好我未来的去向;或许大学过程什么样都是一种体验,其实做什么在以后看根本没那么重要,做些看似“反叛”的事也许以后会成为最深刻的记忆。就好像我总说的“我不知道我高中某场考试卷子是什么,不过我记得我有一次在2考场考试,在走廊抽出来了薪炎之律者”,大学也一样,容错率总是会比自己想象的还是很高的,即便你和大家不一样也未必就必然失败。在过去高中的日子里我尚且知道这些(其实可能只是没注意到这些),我也足够精分,最后也算是落得个还算不错的结果;也许现在也是呢?就像我曾经那样,秉持旧日一以贯之的骄傲,继续我的“精分”人生,白天干白天的活,晚上打晚上的游戏。不喜欢在结果还没发生的时候、我还有改变结果的机会的时候假定最坏的结果,万一没发生呢,如果没发生我过去的担忧与恐惧岂不是徒劳。
你可以回到过去,但是那里已经没有人了;因为就算是哪怕一滴雨也终究要走出它作为雨水的过去,进入大海。不必期待过去的你突然回来夺舍或是附身自己让当下的学习生活如有神助,因为那就是你,在你想的任何时刻你都可以再次成为他。
昨日的悲伤也好,过去的悲伤也罢。无论如何都要深爱这一切,连同着生命本身一起。
就好像柠檬的苦涩气味挥之不去;就好像被切成两半的果实一般。
所以这一篇为什么要叫Lemon篇还放在开头呢?一方面是因为真的提到了米津玄师Lemon中的歌词,但是这个Lemon不局限于此,可以是柠檬水,可以是柠檬味道的糖,也可以是那些苦涩却又带着香气的过往日子,我猜测当年米津桑给这个歌取这个名字也是出于这些吧;或许也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柠檬味的东西吧。这首歌给了我这一整篇文章的灵感,接下来的几篇都使用了与其类似的手法来串起全文。我现在需要写一个华丽的总结对吧?那把我喜欢那几句古人的话都放出来会不会很华丽: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那些日子仍然是我生活中的光芒。
(稍后有时间我会写一篇《Lemon》的全曲翻译。)
人生态度篇
房子着火我拍照,人生乱套我睡觉。
前面说了那么一大堆沉重的话题,接下来我们说些轻松的吧。既然是过生日给自己写的文章,那么总归得有个祝福和期待的环节是吧。如果你看了前两篇的话大概也能猜到这也是个歌,是的,这也是个歌。如果让我形容一下我想变成什么样的人的话,大概就是和星穹铁道中青雀那样差不多的人吧:遇到工作不慌不忙,永远有忙里偷闲的心情;但是我不会打麻将。
至于这首歌是怎么被选到了这篇文章中成为正篇中三部曲中的一部分和青雀有一部分的关系。众所周知我是一个纯度非常高的米民,事实也确实如此,这篇文章里除了下文提到的《骑在银龙的背上》(中岛美雪)和这个歌不是米津玄师的歌,其他的就全部都是了。是因为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很久就曾感叹过青雀是这个游戏中很真实的一个人物,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向往的生活。后来刷b站的时候发现青雀的声优(b站@刘十四w)翻唱了这首歌,由于这首歌在之前就因为其中的内容和青雀在剧情中的精神内核过于接近被戏称为“青雀角色曲”“不像演的”。因此就阴差阳错代替原来在这个位置的《骑在银龙的背上》(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那个歌的歌词过于抽象了没法引用,立意也有点太大了,不适合这个小家子气的作品)。
我确实从小就一直有在忙里偷闲。我在上初中的就考虑过所谓的“游戏等高考/中考以后再玩”这句话可能就不太现实,因为人生每个阶段都是有“正事”的,没进入社会前是上学,进入了社会是工作,所以根本就不会存在某个时间段能自由玩游戏,所以我从那时就开始每天都抽一小会打游戏,天天都玩天天都不会玩很久,而且还给自己定了白天有工作不打游戏的规矩,从初一一直玩到今天,第九个念头。哪怕是在高中周末上自习,也好几次偷偷跑掉去隔壁的空教学楼的空教室里面用手机看小说;也有几次胆大直接推着自行车和三五好友直接假装请假大摇大摆的离开学校去吾悦打游戏,甚至直接回家;就连周末的自习和网课的视频自习我也逃了无数次,虽然没少挨骂但是作为“反叛”的记忆给那些原本枯燥的高中生涯里增色不少。
歌词中的“房子着火我拍照”可能有些夸张了,我不好说我有没有心情在那个时候拍照(乐),但是“人生乱套我睡觉”那可真是做到且发扬光大了,就算看上文你也知道个七七八八了。我的心太小,即使做不到“房子着火我拍照”也仍然需要放宽心态。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有所改变吧,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是我也会有那一天的。
今天的事儿明天再说,明天的事儿明天再说。
这个好说,就两个字“拖延”嘛。这好像不是啥好习惯为啥也要写在这呢?其实初稿这句歌词让我改了,让我改成“今天的事儿今天就做”,但是我感觉这太假了,拖延症是每个人的本能,没有谁能完全不逃避任何困难,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与其说改一句假大空的话放在这,还不如保留原句,同时还能表达一下对原词作者的尊敬呢。
对于我本人来说拖延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我有重度拖延症是实话,但是我每把一个事拖延一天,在第二天的时候我就会习惯性的估计这个事情需要多长时间,最晚需要什么时候开始,会不会和别的事情撞车,然后80%的概率是一口气直接拖到最晚开始日期(乐)。印象中上大学在重要的事情上貌似还没有因为ddl带来严重后果的呢,典型的死线战神,游戏方面倒是有(我嫌弃崩坏三的新剧情太麻烦就不打,拖着拖着版本更新我就给忘了,以至于我几乎至今没打过新剧情)。只要时间安排的合理,我管你拖延不拖延呢,舒服一天是一天,先苦不一定后甜,不过先甜一定甜,以后工作还是生活也一样,比死线早就不算输嘿嘿嘿。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也能有合理的时间规划,有充分的时间做好每一件事,发挥好我自己做事状态原子性的优势,要么直接书丢一边爽玩,要么手机丢一边爽学,拖延什么的真的不是很重要,看自己心情循心而动,随性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嘛。
压力坎坷不烦躁,过不去我就绕道。
真的是正好站到了这两句话的对立面,压力一大直接暴躁,过不去专门钻牛角尖。我之前曾经和室友开玩笑说毕业的时候我这个床位的桌子可能都是弯的,因为我脾气上来的时候是真的喜欢捶桌子。其实真的没什么事情是大不了的,也没有什么所谓的解决不了的事情,你解决不了的事情就算在那里扔着最后都会有时间去接管这个事,就连被人遗忘的落花都会在时间的大手下化作土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万事皆有出路,车到山前必有路,关关难过关关过。更重要的是真的真的没有必要钻牛角尖,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小事可以绕路,大事还可以认命呢,几乎所有事都有一种方法能放过自己,人真是有意思的生物,我真是有意思的个体,为什么总喜欢揪着那么一小点不放手呢?就连放自己一次都不愿意么?你别说,常态下的我都难以理解发癫犯病状态下的我的种种抽象离谱行为,可能有点人格分裂倾向?(雾)
古人说得好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能是小时候喜欢吹毛求疵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习惯(亦或是说,“毛病”),才导致了今天遇见个事就强迫症发作开始钻牛角尖的我。别看我现在我一条条梳理出我的这么多“罪证”,但古人有又话了,“医者不能自医”,我能剖析自己但是我治不好自己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发疯)(爬行)(阴暗的蠕动)
我自己治不好的心病,也只能一并交给时间来处理了。希望在新的一岁以及以后的日子,能心态平和稳定不崩盘,遇事不慌不忙,克制自己的狂躁情绪,懂得灵活变通别太执拗。还有还有还有,听人劝吃饱饭,感觉自己一直都不太喜欢接受别人的建议,一个人的日子过多了貌似也不是那么好。
想说的话能说就说,想做的事能做就做。
这句话有点许愿的性质了,因为这个真的很难。虽然真的没法实现灵魂的解脱,但是就像数学极限一样,“然心向往之”还是可以有的。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我能有机会不受制约的去往物理的远方与心灵上的远方,把能补齐的缺憾全部补齐,朝着自我实现一步一步的迈进。
追加杂篇——写给自己
杂篇中的歌词出自很多首歌,我不知道十几年后或者几十年后我还会不会记得,也为了路人的大家方便看,所以我把歌曲题目都标注上。
悲伤啊,快快变成羽翼;伤痕啊,快快成为罗盘。(《骑在银龙的背上》)
你觉得这文章是给谁看的?其实这文章是给无数年后那深陷人生的漩涡的自己看的。今天给自己写的生日文案在今天不会有任何作用,因为任何的改变不可能因为自己随口说的几句话就成真,自己一个失败者的形象也不会因为写了这篇文章睡一夜第二天起床伸懒腰的时候就变成了高手、专家或是圣人的形象。
今后不由分说的还会再经历无数的失落时刻和至暗时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经历,无数的经历就像积分一样,以出生的时刻为下限,以生命结束为上限,连续无间断的加起来构成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不会有无用的经历,有些经历会在将来的某个困境里给予你破局之法,就算是其余的经历也会成为一场体验,或成为深刻的记忆,成为若干年后茶余饭后的谈资;亦或是内化成人格的一部分,虽不再能记忆起某些细节,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正因如此,悲伤真的可以变成羽翼,伤痕也真的能变成罗盘。每个人终将因为自己的经历而羽翼丰满;终将因为自己的经历而不再迷航,在那之前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享受每一个当下,经历好每一次的经历,等待那么一天的到来。
正解也好,错误也罢,都已不再重要。(《寻找错误》)
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对与错,有的只是“选择并承担”。我不知道这当下的决定是否正确,正确与否早已不再重要,但既然选择了考研的路,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必须要承担,承担它的过程,承担它的结果。
瞄准目标,贯彻到底,成为真正的猛虎。(《再见!终有一日再会》)
就像高中那样,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终极目标高考一样,现在也应该像那时候一样,但是成年后看得太远会让未来的模糊,让自己变得迷茫陷入无端的悲伤。不如就把大目标细化成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的小小目标并永远怀着热忱之心,比如就把目标设置成“五分钟后我要吃一个苹果,苹果很脆很甜,吃下去很开心”,把生活无限细分,并为每一个目标实现而感动,正如影视飓风Tim所说的“无限进步”,要相信每一个目标完成都将会是一次进步。
年龄已经不小了,能明显的感受到“年”这个时间概念的相对值在我生命中在不断的缩短。1年真的非常快,就比如我也还都记得曾经上大二的时候同室友一起在我20岁生日吃芒果千层蛋糕的画面,就好像是那么一个昨日,但不知不觉中地球又偷偷绕太阳跑了一圈。
希望多种多样,不要轻易丧失斗志,朋友的一个小礼物,一场电影,一顿烧烤,都可以成为生命的希望,鼓励自己继续下去,没有那么难的。
如果想问我对自己有什么最重要的嘱托,那我想一定是:
如今也要放声歌唱、放声歌唱、放声歌唱。(《灰色与青》)
如今也要放声歌唱、放声歌唱、放声歌唱。
生日快乐,愿顺遂无忧。
2025-4-2 22:00